本站主頁
属性 民办 本科 所在地 上海市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应用型、公益性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全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4年2月4日
上海建桥学院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等,并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和本科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9个,专科专业10个,覆盖经、管、文、工、理、艺术、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天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一流本科课程7门、市级重点课程103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本科生占比九成。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近6.6万名合格毕业生,建桥学子因“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学校的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毕业生留沪就业占比高,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学校与百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学校与多个国家(或地区)百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实施以“课程对接、师资共享、学分互认、学生互换为基础的国际化教育。学校是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成员高校,在校生就读期间可以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的质量方针,紧密结合长三角、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国际合作与产学合作,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依据台湾地区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通知》(教港澳台厅函〔2024〕4号)文件精神,我校2024年继续依据台湾地区当年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试成绩招收符合条件的台湾高中毕业生,特制定本简章。
一、报考条件
(一)考生须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参加台湾2024年学测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至少有一门达到均标级(含)以上的高中毕业生。
(三)品行端正,身体健康,体检结论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补充意见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招生计划:10名
三、招生专业(以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填报为准)
序号 |
专业名称 |
序号 |
专业名称 |
1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1 |
网络与新媒体 |
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2 |
新闻学 |
3 |
汽车服务工程 |
2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24 |
软件工程 |
5 |
智能制造工程 |
25 |
数字媒体技术 |
6 |
电子商务 |
26 |
网络工程 |
7 |
工程管理 |
27 |
物联网工程 |
8 |
工商管理 |
28 |
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 |
9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9 |
环境设计 |
10 |
会计学 |
30 |
视觉传达设计 |
11 |
金融工程 |
31 |
数字媒体艺术 |
12 |
旅游管理 |
32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 |
13 |
物流管理 |
33 |
护理学 |
14 |
德语 |
34 |
健康服务与管理 |
15 |
日语 |
35 |
艺术与科技 |
16 |
英语 |
36 |
时尚传播 |
17 |
学前教育 |
37 |
养老服务管理 |
18 |
传播学 |
38 |
小学教育 |
19 |
广告学 |
39 |
智能制造工程 |
20 |
秘书学 |
|
|
说明:
(一)产品设计(珠宝首饰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专业为艺术类专业。
(二)无男女比例限制。
四、报名
(一)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2024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我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考生需上传的材料如下:
1.《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2.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
3.近期免冠证件照;
4.经考生签名的诚信承诺书(模板于报名系统内下载);
5.经考生签名的个人成绩查询授权委托书(模板于报名系统内下载);
6.学测成绩单复印件(含报名序号或准考证号,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7.中学在读证明(需加盖中学印章);
8.获奖证书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非必要,如有则须加盖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说明:上述材料的上传格式以系统要求为准。
(二)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报名系统操作指南、我校招生简章,了解我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我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三)注意事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五、审核及考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4年4月1日至5月14日。
(一)审核阶段
我校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我校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我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二)考核阶段
审核完成后,我校将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通知考生参加考核,考核形式为面试,并在我校招生网( http://zsb.gench.edu.cn)上公布面试具体事宜,请关注我校招生网。
六、录取
经学校面试合格后,学校根据考生面试成绩,择优确定预录取名单。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报名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预录取考生确认录取后,学校将于2024年7月发出正式录取通知书。
七、收费标准
(一)学费标准
台湾地区学生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与内地学生一致,所需费用为:学费每生每学年32000元-80000元
(二)住宿费标准
智能楼宇校舍7800元/年(沪教委民﹝2015﹞4号文件)(收费标准由民办院校自主确定)
八、监督与责任追究
1.招生工作全程接受学校纪委监察处的监督,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整个招生过程做到标准明确、办法公开、程序规范。监督电话:021-58137877。
2.凡被发现有弄虚作假和舞弊行为者,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报名或录取资格,并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招生政策等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
九、联系方式
上海建桥学院官网:http://gench.edu.cn
上海建桥学院招生网: http://zsb.gench.edu.cn
联系电话:021-58137880、68130020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城环路1111号
邮编:201306
十、其他
本简章内容若与教育部或有关部门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教育部或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本简章未尽事宜按教育部或有关部门规定处理。
资料来源: 上海建桥学院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 主,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民办大学。
学校于1999年由周星增等一批热心教育和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出资筹建,翌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主要从事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2003年8月,学校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逐步成为以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学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自2004年起连续七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2月获“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是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政府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上海高校党组织“攀登计划”,上海市“三支一扶”工作先进集体,并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学校总投资已逾28亿元人民币,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约42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亿元人民币,教学用计算机6765台,多媒体教室224个,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16828个;目前,学校建有9个二级实验中心,2个公共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基地,各类实验室174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2894座,馆藏纸质图书158余万册,电子图书26.2万册,各类数据库60种。
截至2020年9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有21356人,其中本科生18790人,学校是上海市第一所获得留学生招生资质的民办高校,目前在校全日制留学生18人,每年另有短期留学生约100人。自创办以来,学校已累计向社会输送18届逾5.06万名合格毕业生,建桥学子因“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学校的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签约率也保持在93%左右,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学校现有教职工1347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比81.5%,副高及以上职称335人,占比33.1%。专任教师中“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各1人,上海市模范教师1人,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18人,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3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晨光计划”项目获得者14名;学校有行政及教辅人员335人;学校还聘有一支441人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主动适应上海和浦东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目前,学校设有13院1系1部,分别是:商学院、机电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设计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和体育教学部。还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4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2门、市级重点课程59门、市重点教改项目11个。2017年,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卓越建桥”引领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用新时代雷锋精神构筑思政格局提升民办高校整体育人针对性有效性》均获一等奖。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和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实行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学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多方合作理念,探索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双赢目标。以联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引进企业课程、聘请企业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形式发挥行业、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先后与中兴通讯、东方网、解放日报、百联汽车、建工一建、家乐福、汉堡王、上海迪士尼、豫园集团、科大讯飞、上海电气、六院东院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2019年,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并得到了专家组对学校工作的高度肯定。同时,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增强我校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9所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棋类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坚持“质量核心、教学中心、学生本位、教师主体”工作方针和“育人为本、教学为本、本科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紧密结合上海和浦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国际合作与产学合作,努力把上海建桥学院办成一所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力争在国内一流民办大学建设进程中实现新突破。
资料来源:上海建桥学院
除特别标明,文中数据截至2020年9月